本篇文章1928字,读完约5分钟

日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完成“结婚”,两院共同设立的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将开启中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让更多的西医同道了解中医,让更多的中医同道了解西医! ”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在创立仪式上表示。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是中国政府教育设立的第一所教授西医的学校,西苑医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中医医院。 此次两者的“结婚”是强有力的合作,今后双方将致力于培养综合现代化人才。

创新西学,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60年前,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之日,中医研究院创办的首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开学,开创了中西两医相互结合的先河。

60年后,中西医结合又进入了新阶段,新成立的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开辟了中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两个岗位的联合教育也是对“西学中”与中西医结合的创新。

此次合作的创新点还在于高等学府与中医院共同开展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表示,西苑医院在中医药心血管病、老年病防治等方面具有特点,北京大学医学部具有较强的医学科研能力。 “我们将共同研究设置课程,派遣西苑医院的名医担任课程老师。 一方面共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搭建平台,增加中西医专家日益交流的机会,中西医共同研究疾病是一个好的开始。 ”。 唐旭东是这么说的。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另外,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科研行业的合作,如共同完成课题研究,深化科研人才交流。 “我们将发挥科研资源整合的特点,弥补中医人才短缺的现状。 》唐旭东强调,此次合作重点是确定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攻关,实现科研问题上的突破。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通过60年的临床经验,我越来越感受到中医是一门充实的科学。 所以我们不能用以前的眼光对待现代医学。 必须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北京中医医院教授、知名中医柴松岩认为,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像青蒿素一样具有本土特色。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增加中医临床教学提高疗效

“我们招收的学生中有学西医的,也有学中医的。 西医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系统地按照有名的老中医进行中医理论学习。 除北京大学的课程复印件外,还将增加在西苑医院的临床教学复印件。 这样设置临床实践课程,可以加深中医的学习。 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这里学习,可以学习现代医学的知识,并随着他们的时代而进步。 》唐旭东的介绍。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关于为什么选择增加中医临床教学文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扬表示:“中医在现代医学和思想做法和应用方面包含了一致、可以结合的文案。 它与西方医学有着根本的不同,包括了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法理解、无法解释、但却很有效的文案。 ”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他认为,如果在研究生阶段能系统地进行中医临床实践,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中西医结合的深入研究和活用,提高他们对临床及一些重大疾病的评价和诊治。 关于中医、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全面来看,不能走极端。 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药与医、“自由探索”与“集体攻关”、中西医研究,都应予以鼓励。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张伯礼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是“重视诉求,以疗效为核心,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能力和水平”的统一。 这一合作之后,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从整体上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能力。 “现代化的中医药仍然是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融合了两种医学的优点,是未来医学迅速发展的方向。 ”张伯礼说。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提高人才

随着中医药事业获得更多的关注,如何引导科研人员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提高原创性的贡献等问题不断出现。

这次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西苑医院的合作,目的是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水平,这将是双方首次共同培养研究生。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韩晶岩表示,双方主要共同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在今后条件成熟时开展本科生临床教育工作,开发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但是,两者的结合如何实现协同创新培养人才呢? 张伯礼认为,我国应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原创性的贡献。 “现在,两个岗位联合起来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真的达到了特色互补的效果。 完成科学研究,培养中西医知识兼备的骨干人才,是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张伯礼说。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重大疾病是威胁民众健康、影响医疗费用的重要问题。 中医药科学研究聚焦重大疾病疑难病治疗环节,需要提出中医辨证依据、临床疗效证据、较为有效的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中医理论的相关科学内涵,产出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等。 培养高水平的中西医人才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保障。 ”汉晶岩说。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他认为,双方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健全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培养体系,促进高水平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人才的培养。 (中国中医药报) )。

标题:“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有了高配模式”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1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