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8字,读完约4分钟

李一长、王林、张悟本……学习中医、喜欢中医的人,很多人都听过这些“大师”的名字,但他们不是被中医,而是被大众当做中医的“代言人”。 那种所谓的吃绿豆之类的说法,欺骗了很多不了解中医理论的群众,在“大师”们费尽唇舌的演讲中成为了信徒。

“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7月24日,新京报媒体研究院举办首个猫头鹰系列沙龙。 主题是对“与江湖大师面对面”的江湖大师进行数字采访的资深媒体人,他还原了不为人知的“大师”的故事,警告大众如何区分真伪的“大师”。

从王林说起吧

他们不是中医

说到王林,“没想到王林的故事会因邹勇的死而告一段落”,新京报深部副主编张寒叹息道。

张寒是第一个开始关注王林的媒体人,王林接受过三次她的采访。 随着她的报道发表,全国媒体开始跟进,最终将王林推向了风口浪尖。 王林一时非常生气,威胁说“你年轻不能死”。

张寒说,采访王林的动机很简单,没有后来传言的那么多,很杂。 “只是,因为拍了马云、赵薇、王林的照片,所以想看看马云周围的人怎么样了。” 她目睹了他最傲慢的阶段。 那是马云(杰克默)去找他后,他人生中最得意、最辉煌的时期。

“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其实,包括王林在内的很多“大师”,都和中医一点关系都没有。 很多知名人士和社会人士之所以对“大师”感兴趣和好奇,并不是因为他表现出的中医手腕,而是他所谓的特长杂耍、频繁出现,或者说是所谓的“资源”、“关系”。 虽说王林、张悟本等“巨匠”骗子倒下了,但对中医负责解释是不合理的。

“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在张寒眼里,王林不过是一个利用媒体,在官员和商人之间游弋的人。

如何分辨“伪”大师

业界相关人员的支持

怎么分辨假大师?

在新京报的资深媒体人看来,似乎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伪大师背后有团队支持,通过策划、出书等手段获得经济利益。

网络宣传部长、原新京报深度调查记者黄玉浩采访过李一长、胡万林、张悟本,感受越来越多。 他坦言“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是因为媒体人和了解媒体的人在背后工作”,张悟本的背后团队由几年前在中国走红的大型政治论纪录片负责人主导,以系列书和影视作品等形式包装了张悟本。 此前,张悟本只是一个退休工人。

“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李先生很久没有书了,背后有作家、电影明星和官员支持。 一位上海人大代表写信给黄奇帆,推荐李先生。 他说,这样的人才国家应该拨出经费,专门研究人类健康课题。 胡万林出版过作家柯云路这本书。 ”。

据中国中医药报社文化传播中心主任王敬介绍,骗子、伪大师无论如何包装,都不脱离其宗,他们利用的是人们的心理。 一是追求健康长寿,特别是老年人着迷。 第二,立刻见效,追求赌博的心情。 一个病人见了医生,就会问自己是否有几十年的老毛病,吃了药就能马上祛病。 正规的中医往往辨证治疗,小心处方,而伪大师们,往往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方子,要么吃绿豆,要么去辟谷。 另外,方子的复制品很简单,同时也可以包治百病,祛病。 胡万林用芒硝治疗艾滋病是“典型例证”。

“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警察防止披着中医外衣的骗子

提高民众中医的养生素养

新京报社长助理、媒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学东是此次沙龙的主持人。 他说他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很多场景都是有目共睹的。 他从来不相信所谓的“大师”。

因为这些“大师”多是披着中医外壳的骗子。 “所谓大师们的养生经,与真正的中医理论背道而驰,但大众并不擅长获得中医知识,所以误以为大师的做法是中医的做法,容易将两者混淆。 给中医的信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一位业内人士说。

“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王敬现在非常痛心民众对自己民族文化智慧的不尊重。 “现在,在国内气功下降,瑜伽开始兴起。 其实,瑜伽不就是印度的养生功吗? 印度人来了,赚了钱。 有些人去印度崇拜大师学习,回国后开始宣传,有些人请印度大师在国内讲课。 ”

“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作为业内人士,王敬说,他觉得现在有一些反中医的人,这些人在反哺。 他们不是中医,也不擅长中医,往往在少数情况下谴责中医,导致社会中对中医认识的混乱。 他说,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行业,无法向人类解释。 经营中医和气功等,与各自的个人进行比较,中医的体验是不同的。 希望大众对中医保持客观诚实的态度,不要被杂乱极端的声音打扰。

“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业内人士表示,生病后应该去正规医院找中医,不要听社会游医和江湖“大师”的话。 并且,人民群众要提高自己的中医素养和知识,提高识别能力,不让骗子得逞。 (中国中医药报) )。

标题:“警惕披着中医外衣的“养生大师””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1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