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0字,读完约2分钟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召开全省中医工作会议。 会议将全面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项目,建设19个符合标准的“治未病”中心。 推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工作。

会议提出要努力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继续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术; 继续推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程,加强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完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实务机制,推进中医药医疗机构应急能力及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 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医科工作。

“四川:建19个“治未病”中心”

会议强调,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县级中医医院要合理规划布局,增加资金投入,切实改善中医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 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截至年底,全省乡镇卫生院集中设立中医药诊疗服务区达50%以上,社区达90%以上,中医分类医生比例达20%以上。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要提供中医药服务,到年底,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药饮片、设备,可以开展中医药服务,全省中医药 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长效机制,省、市、县建立视频、远程会议和培训为一体的视频网络平台,力争183个县中医药适宜技术覆盖率达到100%,24个基层中医药工作监测点的 各相关县市卫生部门和中医药机构要配备人员,做好数据采集和分解,科学真实地反映四川省农村、社区中医药工作情况。

“四川:建19个“治未病”中心”

会议提出,必须加快民族医药的快速发展。 加强甘孜、阿堡两省全国重要民族医学医院建设,加快藏医医院建设项目进度。 分解制定年民族地区基层推进西藏医药服务体系制度的指标。 加强《民族医学医院等级考核标准》培训,开展甘孜、阿坝中医院等级考核工作。 加强对“十二五”重点民族医医医院和民族医点专项工程建设的指导,推进民族医生特色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开展。 加强民族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人力资源配置和培训,大力宣传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民族医生适宜技术。 甘孜、阿堤、凉山三州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民族医)科的比例应达到60%,中医)民族医)的服务量应达到27%以上。

标题:“四川:建19个“治未病”中心”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1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