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13字,读完约7分钟

横刺一根银针,浮针疗法发明者符仲华用左手捏针,在皮下慢慢地横向扫描。 仅仅2、3分钟后,被肩周疼痛困扰的吴先生惊讶地发现,此前因疼痛而无法正常抬起的左臂开始稍微工作了。 第一次接受浮针治疗的他不由得感叹。

这个场景是广东省中医院以前流传的疗法中心的日常描写。 近一半高火种的火龙灸、密集入脐针、刚柔并济的正骨疗法……这些用“杏林寻宝”收集的民间中医特色疗法扎根于此,传承至今,惠及无数患者。

“一直以来,广东省中医院积极探索民间比较有效的单方检测方法和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上宣传发掘出的特色疗法,努力建设中医药特色疗法“活博物馆”。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说。

追逐中医梦想的赤子之心

走了十年的漫长道路,从不停歇,不顾前途的困难和坎坷,广东省中医院走上了发掘民间中医特色疗法的道路。 当问到所有这些原因和动力时,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经过一点思考后,给出了他的回答——追寻梦想。

20世纪90年代,吕玉波和医院中青年业务骨干深刻感受到,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医药之所以没有进入历史博物馆,是被广大民众接受的疗效,以及对维护人类健康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吕玉波他们有一个梦想——通过运营中医特点鲜明的中医院,弥补了西医的短处,解决了现代医学无法应对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决定在祖国医学这个伟大宝库中寻找一切有助于提高疗效的精华。 他们阅读了广阔的文献,用各位名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针药并用、屡见奇功的民间特色疗法吸引了他们的观察,这些疗法是大量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他们决定走千里之路,真正开始了对中医特色疗法的寻宝。 但是,那时的新闻非常闭塞,作为“寻宝”的先驱,他们遇到了太多的障碍。 领队吕玉波来到北京求助,他高兴和感动的是,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中心推荐多种“一手生”特色疗法,2005年授予广东省中医院全国首个“中医适宜技术宣传基地”。 从此,吕玉波带领医院怀着同样梦想的中医,开始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大江南北民间中医特色疗法的寻宝历史。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2009年,“杏林寻宝”活动正式启动,每年都有很多宝藏的人自发捐宝。 这10年间,共有103个项目登台展示,医院引进了53个项目,培养了院内接班人310多人。 这些中医的绝活不仅深入到急救、专科、治未病等多个行业,而且得到了濒临失传情况下的“活态传承”。 吕玉波等人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使广东省中医院俨然成为了民间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的“活博物馆”。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扩展到五湖的寻宝之路

“我连续三年进入江苏、山东、福建、贵州等地,拜访了20多名当地医生,多次驱车从广州到贵州瓮安、湖南龙山等偏远山区。 ”对骨损伤科副主任医师赖淑华来说,寻宝是一项力气活,但意义重大,作为岭南林先生正骨推拿方法流派的弟子,更能体会到民间特色疗法的宝贵价值,他的旅途艰辛而愉快。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在十几年的寻宝之路上,广东省中医院保持着对评选出的每种特色治疗方法进行实地考察、多次判断的习性,各阶段一点也不能放松,寻宝足迹踏上了西藏。 除了自己收集民间医药的新闻外,为了方便献宝者,医院还设置和发布了献宝热线和邮箱,为寻宝搭建了实时直通平台。 截至年底,共收到献宝相关资料300多件,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联系访问,实地调查了170多个项目。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寻宝项目小组的专家们来自医院各科,经验丰富,可以初步评价献宝疗法的独特之处。 他们平日的医疗任务很重,只能抽出休息日的时间,进行上千公里的访问,拜访献宝者。

广东省针灸学会专家李颖文表示,在实地访问过程中,献宝者将花大量时间表达自己的疗法,介绍相关疗法的继承、研创过程及其背后的理论体系。 专家组要通过对献宝者的介绍和操作,评价治疗方法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并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和当地群众进行进一步的访问调查。 之后,医院将组织三个阶段的严格审查,院长也将亲自参加审查,最终选出在展览会上展出的“宝”。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如果没有中医院的寻宝和支持,我在近60年总结的临床经验是不可能回归祖国、发扬光大的。 》第十届《杏林寻宝》献宝者、脉切针灸创始人俞云感慨良多。 医院把几乎熟悉的老中医拉入这里,专门设立工作室,让他们带着徒弟工作,怀着对中医真诚的心,才能真正抛弃门户的看法,让这些“宝贝”百花齐放。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让民间宝物惠及越来越多的人们[/s2/]

年,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成立,颜芳被任命为该科主任。 在此之前,他在icu工作,用西医的手段与急重症相处了近十年,中医经典科只能依靠中医药的手段来应对这些问题,这是他从未涉足过的行业。

转眼8年过去了,现在的颜芳已经成为中医的经典科主任,在全国各地知名中医的指导下,颜芳在这门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集散地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诊疗科中医参与率达100%,纯中医肺部治愈率达81%,诊疗科大胆应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心力衰竭,好转率达93%,还能降低复发概率,缩短住院时间。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去年下半年,科引进了第七次‘杏林寻宝’脐针疗法,实践中发现,该疗法对缓解疼痛有奇效,且比止痛药效果更快。 目前,脐针已经成为科痛止痛的最重要手段。 ”对颜芳来说,经典科是收复的“宝”试验田,特色技术理念被接受,效果可见,值得科室先行尝试,雷火灸、浮针等多种特色疗法已经成为临床路径的一部分。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广东省中医院不仅引进了这些治疗方法,而且从全方位不断完善、改进。 最初脐灸被引进了以前流传的治疗中心,但是即使有局部温度过高而不受患者欢迎,正在接受对症治疗的患者,也经常因为温度高而翻药灸的部位降低温度,治疗效果大幅减少。 与这种情况相比,科室的护士们想出了好的方法。 他们把面团做成甜甜圈,把药牢牢固定在甜甜圈上再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隔热,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 这款“宝”经过医护人员的加工改进,逐渐受到患者的青睐,目前脐灸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之一。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目前,广东省中医院每年约有30%以上的患者接受传统疗法服务,各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全面宣传特色疗法。 例如,以前的疗法中心采取的“蜂针”疗法每年达到4000余例,特色疗法参加的临床路径约占所有临床路径的10%。

“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正如杨志敏本院副院长所说,“‘杏林寻宝’的宗旨是为了坚持中华民族千百年建立起来的健康智慧,继承这些‘绝命’,通过‘寻宝’‘弘宝’,造福越来越多的人

标题:“广东省中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zyxw/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