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3字,读完约4分钟

8月,北京是雨后初晴,在北部山区的密林中,忍受不了像蒸笼一样的湿热。 一队人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走着。 领导老人精神不振,在人群中特别突出,大声偶尔提醒大家,“注意脚下,慢慢走十步,不走一步危险”。

这位老人是90岁的国医巨匠金世元,带领约50名弟子在昌平区下口村的山沟采药。 “这条沟是30多年前来的。 ”看到熟悉的沟坎,金世元笑了。

知行合一获得真正的知识

“我们不能违抗他。 他一定会自己爬山。 他自己不去山里,说怎么能向弟子们解释清楚呢? ”国医大师金世元实验室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学院党委书记王秀娟说。

“从1963年开始教书,所以我带着学生上山采药。 不仅是北京周边所有的山,全国各地的中药材主产地,我都带过学生。 ”。 金世元先生说:“中药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最重要的是实践。”

采药班陆续回来,弟子学生们把新鲜药收拾好交给金老,听了他的解释后说:“这是地黄。 请注意叶子的形状。 入药是根。 我们北京周边的地黄是野生的,但药用价值不高,根茎非常小。 我们通常用四大怀药中的地黄。 中药产地是否合适,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力……”一味地从药物生长过程、采收时间、炮制做法、配伍禁忌,已经过了羿羿之年的金世元扭动着手,这样的记忆让弟子们赞叹不已。

“国医大师金世元 鲐背之年带徒进山采药”

医药兼修教书育人

金世元出生于1926年,14岁在北京有一名药庄学徒。 期间,他参加了“北平中药讲习所”的系统学习,并由当时首都的名医大家教授。 “中医药历来不分上下。 老师们对中医药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对方剂学的讲授,给我的中医药知识带来了新的水平。 ”金世元说。

“国医大师金世元 鲐背之年带徒进山采药”

解放后,他负责转到中药材企业药检科,鉴定检验全国各地中药材的质量。 除了中药的研究,金世元也不放弃学习中医,1956年取得了中医医师执照。

“我从小就经常看到爷爷给邻居把脉和看病。 他一贯做看病、处方、抓药服务,有时自己煎药。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工作的金老孙女金艳说。

20世纪60年代初,金老成为北京卫生学校中药专业创始人,从此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育人工作,为国家培养了1200多名中药专业人才。 他在中药炮制、道地药材鉴定、中药制剂及常用中成药药物的组成、效果优势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出色的研究,成为中医药融通的大家,年被选为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金世元 鲐背之年带徒进山采药”

粉身碎骨地教育[/s2/]

金世元从事中医药76年,从事中药教育50多年,“中药不能分家”是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教学生是从实践出发。 只有搞清楚一味药的“种、采、制、用”全过程,才能掌握一味药。 上山采药是实践学习的必要环节。 ”

金老先生的弟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中药药剂科主任赵奎君说:“为了更好地传承,金老先生不仅对弟子们严格把关,还制定了传承教育计划,每月召集全国各地的弟子集中授课,今年组织了8次。

翟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二学生,可以跟着国医大师进山采药。 她很兴奋。 “我很惊讶金老先生精通中医药知识,从药材栽培到制剂都能谈其学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利益。 除了专业信息的扩充,他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也激励着我在学习中深入研究,对书的表层不满意。 ”

“国医大师金世元 鲐背之年带徒进山采药”

北京中医药学会的王春生是金老的弟子,负责召集和组织这次实践学习。 “金老睿智亲和,对我们来说既是严师又是慈父,造福我们一生”。 解放军302医院药房主任张萍是金老最年轻的弟子,他说:“老师渊博的知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宝贵的财富我越猜越深,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的匮乏。 老师用实际行动和个人魅力教育人,培养人,感染和教育我们每一个弟子。 ”

“国医大师金世元 鲐背之年带徒进山采药”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我想把我的知识不断地传递给后世。 ’对未来,金世元充满了希望。

标题:“国医大师金世元 鲐背之年带徒进山采药”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1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