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3字,读完约4分钟

本网北京8月13日电、国家卫计委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综合医疗改革的有关情况。 安徽统筹推进医疗保险、医药、医疗联动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放改革奖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实现了“患者负担不增、医院收入不减、医疗保险基金承受得起”的目标。

“安徽制定医疗服务正负面清单”

安徽省卫计委主任、医改办主任德志介绍,安徽省编制了医疗服务正、负清单。 2010年,安徽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53种不进行疾病输液的“负面清单”,并开展了紧急静脉输液处方评价制度。 目前,省、市、县三级医院门诊急诊输液率明显下降,全省基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普通大输液额占比持续下降,今年1-7月分别降至6.9%、1.6%。 年7月,发布15种剖宫产手术肯定列表,建立剖宫产手术报告考核制度,严格控制非医学剖宫产手术,全省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从实施前的45.08%下降到40.46%,一胎剖宫产率更为明显。

“安徽制定医疗服务正负面清单”

安徽省全面推进县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 也就是说,制定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并使疾病诊疗具有“标准流程图”。 在6个县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选定100种病种,全省县级医院推开,21种辅助药物不纳入临床路径表。 全年共有67家三级医院、227家二级以上医院(包括75家县级公立医院),取得了较大成效。 年一季度,75家县级医院完成112041例临床路径,占出院患者的20.29%,比去年同期增长435%,出院患者人均辅助药物费用下降18.57%,抗菌药物采用强度下降4.28%,药物占有率下降,抗菌药物合理采用。 医患纠纷也明显减少。

“安徽制定医疗服务正负面清单”

开展门诊处方规范管理考试。 在合肥等试点地区的村卫生室,制定了适合基层用药实际的标准处方集、电子化标准处方发放流程,试点病种129个,占基层门诊常见病种的95%,输液率16.7%,抗生素二联采用率6.5%,激素采用率2.1%

安徽建立核心数据新闻公开制度。 年,安徽省陆续向社会公布全省47所三级医院和省直医院8所重要运行指标,包括门诊输液率、出院患者人均费用等,社会反响强烈。 年,又推出全省两级以上医疗机构向社会公开医疗费用、医疗质量、运行效率等6种医疗服务新闻制度的制度。 一方面吸引患者到质量好、费用低、管理好的医院就诊,另一方面迫使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填补医疗服务新闻的不对称。

“安徽制定医疗服务正负面清单”

根据安徽省级政策、市级逮捕催收、县级管理执行,实现全省范围内新型农协筹资政策、补偿方案、清算目录、新闻系统、基金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的“六统一”管理。 在支付方式改革中,将“项目支付”改为“病种支付”,大力推进病种支付,合理明确病种范围和费用定额,病种总数达到800种。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将“控费”变为“控费”。

“安徽制定医疗服务正负面清单”

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基础上,对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三费”(药品费、检验费、材料费)水平、结构和涨幅变化等数据按季度定期进行分析、排名通报,发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特点。 多年来,安徽新农合实现了收支平衡。

“安徽制定医疗服务正负面清单”

另外,12日在国家卫计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疾病管理局副局长、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副主任张勇表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

根据全国爱卫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改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习惯,满足居民的健康诉求,加强城市建设和 健康村镇以卫生村镇建设为基础,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卫生方面,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制度,提高大众文明卫生素质,实现村镇大众生产、生活环境和人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安徽制定医疗服务正负面清单”

到年,建立健全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管理机制,形成科学、比较有效、切实可行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推进各省(区、市)建设试点,基本形成可宣传的建设模式。 年来,建设了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以典型示范广泛深入地推进了全国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题:“安徽制定医疗服务正负面清单”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