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8字,读完约4分钟

安徽省以医疗保险支付办法改革为突破口,确定分类补偿方向,从供需两方面探索鼓励提供和采用中医药服务的制度机制,于年5月发布了《安徽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特色病种支付办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经过三年的实践,安徽省初步实现了患者负担减轻、医疗保险基金可承受、中医药特点发挥的改革目标。

“安徽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

《实施方案》通过改革医保中医药支付办法,实施差别化补偿政策,将门诊中医特色病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合理确定住院中医特征病种定额标准,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降低个人自身负担比例。 探索中医药特征病种经济学的比较特点,转化为调动中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和患者的获得感。

“安徽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

在如何明确特征病种、确定定额标准的问题上,安徽做了充分的努力。 一是筛选合适的技术。 为了确保筛选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适用于基层,安徽组织专家从《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中选取部分适宜技术,并经基层中医医院推荐,率先将31项适宜技术交给10个各阶层中医医院进行临床筛选, 通过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通过历史诊疗数据对比、中医临床专家研讨逐步缩小范围,最后明确了针刺法、推拿疗法、灸疗法等13项适宜技术。

“安徽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

二是明确外来特征的病种。 根据筛查适宜的技术,查明以此为首要治疗方法的50个门诊病种,通过查阅新农合系统的历史数据,根据适宜技术的疗效、住院量综合评定中风、腰痛、膝盖麻痹等15个门诊特征病种,得出门诊临床路径 在此基础上,借鉴综合医院日间手术的构想,重视中医门诊的临床路径,对这15个门诊病种收费。

“安徽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

三是明确住院特征的病种。 组织专家通过查阅新农合系统的历史数据,从医院前300位的同病种疾病中筛选出97种疾病为中医住院特征病种,并分发到基层中医医院,经筛选比较,确认40种为基层中医住院特征病种 此外,住院人数、诊疗能力等综合考虑研究表明,中风、腰痛、骨痹/膝盖麻痹等10种中医住院特征病种将在医保门诊报销。

“安徽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

截至年底,全省中医院门诊病种试点共受益26392例患者,医疗费用总额3117.8万元,基金支付2073.3万元,平均基金支付比例为66.5%; 个体支付1044.5万元,个体支付比例为32.5%。 的特征病种共有75536人受益,医疗费用总额31812.5万元,基金支付22936.8万元,平均基金支付比例为72.1%; 个人支付8875.7万元,个人支付比例为27.9%。

“安徽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门诊可以报销,住院可以免费,及时结算,自助支付成本低,更乐于选择中医药治疗,带动了中医药服务比较有效的利用和供给。 从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适当技术和适用单一病种定额收费,从而降低了医疗价格,提高了收入含量,比较有效地调动了服务供给侧的积极性。 从医疗保险基金的角度看,基于大数据观察的制度设计总体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在扩大中医药服务利用时可以节约一部分经费。

“安徽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

编辑后

安徽省“三医联通”综合改革充分遵循中医药规律,确定分类补偿指引,以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从供需两方面鼓励医疗保险服务提供和采用的制度机制,减轻患者负担,医疗保险基金得以承受,中医药的特点凸显 安徽的改革实践证明,中医药事业有卫生事业和民生事业的共性和自身的规律。 政府在各项制度设计中要尊重中医药自身的规律、分类指导,不能“西律中”。 与此同时,在“三医联动”改革多而复杂的局面下,安徽省在政策制定实施中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缓解医保资金压力、争取部门支持和社会理解等方面统筹兼顾、政策合规和执行力

标题:“安徽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zyxw/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