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8字,读完约4分钟

清晨,和煦的阳光走进病房走廊,几位医护人员带领20多名住院病人练习八段锦,随着舒缓的音乐舒展地做着各种动作……这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病房的一个场面。

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设中医经典科,以经典和经方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疑难病慢性病,吸引了许多省内外患者的声誉前来就诊。 截至今年11月底,我科门诊人次超过万人次。

经典研究提高临床疗效

年12月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开科。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实务指导老师丁元庆担任科室主任。 丁元庆长期从事《伤寒论》研究,有30多年《中医内科学》教学经验。

丁元庆老师李克绍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的“元老”,也是著名的中医学者、伤寒学者、齐鲁李氏伤寒的创始人。 为了传承李克绍学术思想,推动中医经典科的快速发展,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李克绍伤寒论研究所于今年9月在中医经典科挂牌上市。

“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该研究所旨在将经典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构建经典与临床双重促进平台,以经典促进临床疗效,以临床效果支持经典研究。 在三个月的准备中,李克介的孩子们也无偿捐赠了他的作品、文集、还有李克介手稿等珍贵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支撑。

“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中医经典科是指用中医的思维、理论和方法诊断和治疗疾病。 每次出门门诊,丁元庆都会早早来到诊室,带领医生和研究生背诵《伤寒论》10条原文,并结合临床说明。 15年前丁元庆夫妇创办的“丽东书院”也搬到了科室,主要开展中医经典研究。 每周四晚上,科室医生通过丽东书院集体学习《温病条瓣》、《通俗伤寒论的修订》、《读医随笔》、《重庆堂随笔》等经典文案。

“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现在,科员无论年薪、医疗关系如何,都要学习经典,使用经典。 》中医经典科副主任医师刘春梅表示,目前科室人员已经学完《伤寒论》原文,目前正在学习《黄帝内经》和《中医脑病学》,护理人员正在住培研究生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学习。

“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中医药100%参与临床治疗

中医经典科强调传世中医的特点,回归中医思维的临床指导,提倡应用经方和古传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诊疗,保证中医100%参与治疗,医疗行为“能中不西”,即绝大多数门诊患者使用西药 对疑难杂症、慢性病的住院患者,尽量采用中医以前流传的诊疗方法诊治。

“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前几天,89岁的石爷爷接受右股骨头置换手术后,出现谵妄,言语混乱,躁动,晚上睡不着觉,全家都受不了,熟人推荐进行中医经典科治疗。 丁元庆听后,与石爷爷嘴唇干裂、面容憔悴、心脏不适症状对比,开出了安宫牛黄丸。 石爷爷吃了药后,谵妄的状态明显好转,当晚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家人去科室表示感谢。

“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对于像石爷爷这样的患者,科室还治疗了很多。 目前,我科除多次进行纯中药治疗外,还开展针刺疗法、灸法、耳穴、拔罐、刮痧、药物贴敷、小儿推拿、药物熏洗等治疗方法。

“现在各科医生都是多面手,每个人掌握一两种中医治疗技术,可以比较患者病情合理应用。 》中医经典科副主任杨军表示,下一步,科将推出中医音乐疗法,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中医特色诊疗环境。

继承不泥古,继承不离宗

一年来,中医经典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是疑难病或多种慢性疾病集于一身的患者。

因此,中医经典科以疑难杂症、慢性病的治疗为工作中心和重点,并发挥诊疗科治疗中医脑病、血管病的特点,开展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理论研究和正确做法的挖掘,以疑难杂症慢性病的治疗特点为诊疗科特色,满足广大患者的诉求。

“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丁元庆门诊不少这样的病例。 80多岁的张大爷3年前丧偶独自生活,1年来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身体疲劳,精神衰弱,夜间可听到幻听,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诊治后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但一直没有好转 今年9月初,孩子陪同老人来到中医经典科。 老人初次就诊时身体消瘦,脚步蹒跚,说话慢,面容呆滞。 综合诊断后,丁元庆诊断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建议住院。 经过近半个月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加上病房医护人员的关怀,老人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身体状况稳步改善,体重也增加了。

“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继承不泥,创新不离宗”,丁元庆经常鼓励医生在疑难病脉治的环节上突破和创新,强调个体化差异、个体化诊疗。

“我们要抱着初心,用最大的努力,实现人们对以前流传下来的中医药学的信任和迷恋。 ”丁元庆表示,希望以中医经典科为平台,以疑难杂症慢性病为要点,探索和建立中医经典传承创新的快速发展模式。

标题:“中医经典科“能中不西””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zyxw/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