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7字,读完约8分钟

1,阿胶在政务微博上被称为“水煮驴皮”

用“成分论”否定中药的效果是偷换的概念

年2月18日,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官方微博“全国卫生12320”宣布,阿胶为“水煮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不是好的蛋白质来源。 随着传输量的增加,这个发言引起了很多讨论。

奇妙的观点:用化学成分阐述中药的效果,是典型的顶替概念。 不仅是胶,三七、冬虫夏草等中药之所以受到同样的质疑,是因为忽视了中医药效理论和西医药理研究属于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药药效理论涵盖的不仅仅是化学分解水平,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配伍归经等经典理论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用西医的方法理解中医的话,永远“说不清楚,不知道路”。 为了让人们拥有正确的健康理念,更好地建设健康的中国,官方媒体客观全面地“发声”尤为重要。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2,川贝枇杷膏在美国很受欢迎

从理性角度看川贝枇杷膏“人气”

年2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药川贝枇杷膏止咳效果明显在美国畅销。 据报道,一些外国人对中药的安全性表示怀疑。 国内的网民和媒体,特别是反中医团体,对川贝枇杷膏的“意外人气”抱有怀疑。

极好的观点:这次,川贝枇杷膏在海外很火,虽然有偶然的因素,但其疗效得到了外国朋友的认可。 我们不能只是吹捧。 不要小看中药的疗效。 川贝枇杷膏中封入“流感神药”确实言过其实,但滋润肺平息哮喘、化痰止咳的效果也非常确定。 这证明在中医药振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定文化信心。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是指浙大学生的“炼丹”。

浙江大学的学生“炼丹”不需要走钢丝

年3月19日,浙江大学学生制作的“孔圣枕中丹”视频在微博上广泛转发讨论。 多位网友表示:“吃了这个丹能长生不老吗? ”并嘲笑说。 有些人怀疑药物的安全性。 我甚至觉得这样做“不成工作”。 但是,一些网民认为中医药有助于了解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精彩观点: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中药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中医药学生。 浙大开设中药选修课不需要上线。 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的古代传下来的文化代表,应该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认知。 在大学开设中药选修课,有助于揭开中医药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中医药文化有客观的认识。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开设中药选修课起到了示范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宣传中医药,为中华优秀的从前传下来的文化迅速发展做出贡献。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鸿茅药酒的事

鸿茅药酒之事:遵道法,可以长青为基础

年4月,“鸿茅药酒跨省被跟踪”的报道将鸿茅药酒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悉,广东谭先生在网上发表《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文章后,鸿茅药酒生产公司称其损害商品名向当地警方报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警方跨省逮捕谭先生。 这件事一经报道,舆论的兴趣就高涨了。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精彩观点:随着互联网和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医药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但“修合不为人见,刻意见天知地”的自律意识绝不可放松。 中医药公司应当继承中医精髓,恪守保护人民健康的经营道路,广告推广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只有这样,中医药公司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长期得到快速发展。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5,生发精神病医生“秃头医生”

别让“广告神医神药”毁了中医药的名声

年5月8日,媒体报道了生发产品“bonlet植物防育露露”广告的虚构发明者涉嫌虚假普及的消息。 广告中,该产品的发明者“秃头医生”自称来自中医世家,同时精通医术,其产品成分是从7种罕见药物中提取的。 之后,确认《秃老师》为大众演员,出演了人气网剧《北京女子图鉴》。 这件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绝妙的观点:非法广告消耗着人们对真正的“中医一家”和“祖传中医”的信任,对中医药传承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除了《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惩罚约束外,中医药法也确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虚假、夸张地推广中医药,不得假冒中医药的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 法律的贯彻需要很多监管,相关平台不应该为虚假广告提供传播平台,要为专业的健康科普留出发声渠道和空之间,让真正的中医越来越能为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6,中药中药中国行

中国正在遍布全国促进中医融入生活

年6月30日,中医药中国行——年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 此外,在全国范围内,天津、重庆、西安等20多个省、市地区同期举办了以“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掀起了大众广泛参与、弘扬一时中医药文化的热潮。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绝妙的观点:“中药中国行”在全国蔓延是众望所归的。 经过十几年的耕作深化,中医药知识更加广泛普及,中医药服务进入老百姓生活,让所有参加活动的群众体验了中医药,造福了中医药。 未来,“中药中国行”将继续继承中医药文化理念,增强华夏民族信心,为大健康事业快速发展添瓦,让中医药在历史中历久弥新,造福人民。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7,热播电视剧的“中医梗”

影视作品必须正确采用中医元素

年暑假,热播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再次掀起宫廷剧热潮,除了后宫佳丽日常的《宫斗》外,剧中的各种“中医梗”也引发了网友的争论和讨论。

精彩观点:在“文案为王”呼声高涨的今天,观众们期待着高质量、有内涵的电影作品。 在作品文案涉及中医药的情况下,创作者一方面严格遵守质量控制,对剧中的中医药文案进行严格审查,另一方面,合理利用中医药文化“ip”越来越受到关注。 另一方面,要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讲故事、讲知识,使中医药学这门古老医学发挥新的魅力。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8,从男人的拔火罐中抽出“长颈鹿的胳膊”

拔罐本无罪,规范保护健康

年8月29日,《楚天都市报》发表了“长颈鹿手臂”、武汉男性拔火罐危险截肢”的复印件,在“个人理疗诊所”拔火罐祛湿治疗,左臂肿胀到“长颈鹿手臂”濒临截肢。 之后,还转载了本网站、环球时报、新闻网站等,引起读者的关注,部分读者对拔罐疗法本身表示怀疑。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美好观点:为促进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中医药法》的相关要求起草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的(征求意见稿)。 相信在《规范》的诱惑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领域的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市场也将步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健康的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9,“量子纠缠和针灸”的论文引起了争论

中医学术创新必须鼓励,必须严格

年9月13日,《中国针灸》杂志于年发表了《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论文,引起社会热议。 本文介绍“量子纠缠理论指导下的直系亲属针灸相互治疗”,并对15名患者亲属进行针灸试验,说明这一“猜想”。 由于其文案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范围,许多主流媒体转载文案结论并予以质疑。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精彩观点:《中医药法》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中医药科研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技创新”,文案工作者勇于探索和期刊鼓励创新是肯定的。 但是,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缺乏严谨和认真,也表明期刊审查机制存在一些不足。 临床研究只有遵循科学的大致情况,大胆创新,科学求证,才能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做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诉求。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10,云南白药牙膏中暴露添加了凝血酸]

“西药治病,中药赚钱”? 错了!

年10月21日,一位名叫“科普医生博雅”的博主表示,云南白药牙膏中真正具有“牙龈止血”作用的很可能是西药氨甲环酸,而不是中药云南白药。 事情迅速发酵,云南白药牙膏止血效果的成分和安全性受到网友质疑,一些网友认为,许多中药产品不过是打着中药的幌子用西药治疗,而中药只是赚钱的普及工具。

“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绝妙的观点:每种产品的效果往往会作用于每一种产品,不能因为有西药成分就否定中药成分的效果,这是不科学的。 希望相关主管部门明确可添加成分和禁止成分,正确推进引诱,以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中医药领域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热衷于创新、安全、大众的中医药健康产品,来保护和护卫民众的健康。

标题:“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zyxw/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