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0字,读完约3分钟

(2025 年 4 月 30 日深圳讯)近年来,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团队在 1 型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科研和临床突破。

一方面,北大邓宏魁团队化学重编程多能诱导分化干细胞 ( IPSC ) 药物研发进入 1 期临床试验阶段,如临床试验顺利,有望在 8~10 年后获得临床批准,1 型糖尿病患者将迎来治愈机会。

另一方面,深圳恒生医院安赤颖团队在通过整体整合医学,结合功能医学免疫阻断技术、5R 肠道修复实现解连蛋白转阴、肠道菌群定植平衡免疫等整合医学干预手段。截至 4 月 30 日,该团队已经成功帮助来自全国各地 11 位患者完全停用胰岛素,血糖达到健康人群标准。其中,患者停用胰岛素最长时间已达 11 个月。安赤颖团队在临床转化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安赤颖主任医师带领医疗团队对 1 型糖尿病病房进行例行巡查)

据了解,安赤颖主任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博士期间主攻代谢与内分泌方向,并在博士后阶段专攻预防医学。2015 年,她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深入研究了胰腺 β 细胞的再分化,并学习了美国功能医学和美国生活方式医学等临床医学新型应用。2020 年,她作为引进人才加入上海复星医疗集团,现任深圳恒生医院内分泌科和临床营养科双科室主任。

(成功停胰岛素患者,出院前开心合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赤颖主任表示:" 基于自己 20 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学科交叉实践,深入学习实践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整体整合医学(HIM)思想的指导,成功让早期诊断的儿童青少年 1 型糖尿病小朋友彻底摆脱了对胰岛素的依赖,过上健康人的生活,这是我作为一名内分泌医生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安赤颖团队为全国各地 1 型患者 MDT 远程见诊)记者从安赤颖主任助理王博进一步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相关临床试验也在不断进展中。例如,美国 Vertex 公司的 VX-880 项目已经进入 3 期临床,采用的是胚胎干细胞技术。目前,该技术的瓶颈在于细胞移植后,患者仍需接受终身免疫治疗。日本京都大学医院 OZTx-410 项目采用异体 IPSC,目前处于 1 期临床阶段。中国团队的 CIPSC 采用自体脂肪细胞编程为 CIPSC, 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这些试验代表了 IPSC 在 T1DM 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尽管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但初步结果令人鼓舞,未来的研究需要持续关注 IPSC 疗法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及规模化成本。

王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外干细胞治疗成功例数通常为 1 例的个案报告,从 2024 年 6 月到 2025 年 4 月期间,我们成功治愈 11 例,摆脱胰岛素,为全球 1 型糖尿病患者点燃治愈希望。对于新诊断为期一年左右的患者,空腹 C 肽值在 0.5 水平,我们团队整合医学干预后能够直接停用胰岛素,让患者重回健康人群!对于胰岛 β 细胞残余量不足的患者,经过整合医学免疫阻断后,实现胰岛素大幅度减量,让患者 IDAA1c ( 1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金标准)小于 9,TIR 值大于 75%,CV 值小于 33%,让血糖脆性的 T1DM 远离并发症。免疫阻断后是最重要的基础治疗,未来,随着 IPSC 技术的成熟,我们有望实现 1 型糖尿病的分级诊疗和最终治愈。"


标题:深圳整合医学团队实现突破:11位1型糖尿病患者成功停用胰岛素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30352.html